星期五, 10月 24, 2008

鄉里故事:忘卻繁鬧回歸平靜‧雙溪鐳“黃金”歲月遠逝

昔日的金井,變成今日的湖泊,記載著雙溪鐳昔日的採金歷史。(圖:星洲日報)
張瑞華:雙溪鐳人口劇跌,如今只剩下五六百人。(圖:星洲日報)
70年代的雙溪鐳還有許多木板屋,如今幾乎都是磚屋,顯現村民生活改善許多。(圖:星洲日報)
雙溪鐳在幾年前獲得政興建一間大禮堂,成為村民辦活動聯誼的場所。(圖:星洲日報)
荒廢的金井積水成為湖泊,自從發生少年被淹死的悲劇後,當局在湖邊置放一面警告牌。(圖:星洲日報)
雙溪鐳在日治時期發生日軍大屠殺事件,導致368名村民慘死。大路邊的紀念碑就是記載這段悲慘的歷史。(圖:星洲日報)


雙溪鐳新村簡介
地理位置:森州東北部,靠近彭亨州邊境人口:134戶,約五六百人特色:曾經是採金之鄉,居民一直過著“縱橫三區”的生活,行政管理歸仁保縣議會,國會選區則屬於日叻務國會,但是,居民無論是辦事或求學,都越州到數公里外的彭亨州金馬揚。
位於森彭邊境的雙溪鐳新村,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“黃金時期”,如今是一個平靜的鄉村,村民過著與世無爭的樸素生活。
翻開過去的歷史,在日治時期前後,雙溪鐳曾經是許多人夢想中的淘金之鄉,金礦吸引了許多人湧來這個偏僻鄉區找生活。
金井記載“黃金”烙印
如今,採金熱潮已經成為歷史,卻讓雙溪鐳的土地上留下許多積水的金井,成為記載這段“黃金時期”的烙印。
採金這個話題,今天已經漸漸被人淡忘,偶而成為大家的茶餘閒話。
地理位置特殊‧“縱橫三區”
由於地點位置特殊,一直以來,位於森州東北角的雙溪鐳的居民,都是過著“縱橫三區”的生活,可是,對村民來說已經是平常不過的生活。
在行政管理方面,雙溪鐳是歸仁保縣議會管理,可是,它卻屬於日叻務國會選區,不過,居民的日常生活,不管是辦事或求學,都是在數公里以外的彭亨州金馬揚。
學生每天越州求學
雙溪鐳新村的華裔學生,雖然生活在森州,卻幾乎100%都在金馬揚華小求學,學生們每天越州求學是平常事。
在上世紀70年代舉家遷到雙溪鐳生活,如今擔任雙溪鐳新村村長的張瑞華向《花城》說,雙溪鐳的採金熱潮,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。
他說,當年有人發現雙溪鐳靠近山邊的地下,蘊藏大量金礦,於是,採礦公司開始進駐這裡,從外地聘來許多採金工人,展開淘金之旅。
金井積水成湖泊
張氏披露,雙溪鐳的採金活動,直到1992年才結束,從此走入歷史,鐵船被移走,只在土地上留下多口金井,最後逐漸積水成為湖泊。
幾年前,這些湖泊卻變成奪命湖,幾名孩子去嬉水時不幸被淹死,才再度喚起大家對過去採金歷史的回憶。
張瑞華說,過去曾有人計劃發展這些湖泊成為旅遊景點,但是,這項計劃最後不了了之。
農產品價飆升‧居民享受成果
雙溪鐳居民大多數是務農為生,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近年來原產品價格飆升,讓苦守在這裡的居民開始享受到生活改善的佳境。
張瑞華說,70年代,這裡全部都是木板屋,只有黃泥路,不過,從80年代開始,木屋慢慢變成磚屋,黃泥路被舖上瀝青,一切善後的情景逐漸變成歷史。
“這裡的村居民都很勤奮工作,將自己的園地管理得井井有條,到了90年代,膠園、可可園及榴槤園越來越多,如今大家開始享受到農產品飆升的成果。”
他感到欣慰地是,近年來,接受高深教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,而且都在各領域一展所長。
鄉鎮乏發展人口下跌
整個雙溪鐳共有134戶人家,村民約五六百人,比起過去最高峰期的超過1000人,雙溪鐳的人口有明顯的下跌現象。
張瑞華無奈地說,人口外流是國內各鄉鎮出現的趨勢,主要是鄉鎮缺乏發展,留不住年輕人,只剩下老年人和兒童。
“不少居民搬遷到經濟比較繁榮的金馬揚,一些人則選擇在自己的園地裡興建屋子,看守園地之餘,生活倒也樂融融。”
他披露,近年來,雙溪鐳的公共設備已經獲得大大提昇,包括建設了大禮堂,各鄉區小路都已經鋪上瀝青。
大屠殺368村民慘死
雙溪鐳有一段難忘的歷史遺恨,在日治時期的1941年12月8日,日軍開入此村,展開一場大屠殺,結果導致368名村民慘死。
後人為了紀念這場慘劇,在雙溪鐳大路邊興建了一面大型紀念碑,紀念這群枉死的村民,而且經常有華社團體前往拜祭。

沒有留言: